清朝时期,设立了一套独特的军事管理体系,即八旗制度。依据此制度,旗主被视为八旗各部中地位最为崇高的领导者。然而,随之而来的疑问是,这些八旗旗主在清朝官职体系中属于何等级别,他们掌握的权力究竟有多大,以及他们的社会地位究竟有多高?
在清朝时期,八旗的旗主们并未被赋予官职等级,然而,尽管如此,即便是那些地位相当于宰相的大学士和军机大臣,见到旗主们时也必须屈膝跪地,行跪拜之礼。这是因为八旗的旗主们均为世袭的铁帽子王,尽管他们没有官职,但他们的身份地位极其崇高,仅次于皇帝。因此,即便是宰辅大臣如大学士和军机大臣,见到他们时也必须行跪拜之礼。接下来,我将简要探讨清朝八旗旗主们的身份地位以及他们所掌握的权力。
八旗制度使得清朝兴起强盛
清朝的八旗制度由清太祖努尔哈赤所创立,起初,努尔哈赤仅凭13副铠甲起兵,并未拥有八旗的兵力。他和其弟舒尔哈齐共同领导着一支旗队,即正黑旗。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明朝时期,……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随着努尔哈赤势力不断壮大,他将正黑旗分割为四,分别是正黄旗、正红旗、正白旗、正蓝旗。到了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几乎统一了女真各部落,其势力更为强盛,随后他又增设了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镶红旗四旗,至此八旗制度得以初步确立。
努尔哈赤晚年欲增设正黑旗与镶黑旗,意欲第十四子多尔衮掌管正黑旗,第十子德格类执掌镶黑旗,然其志未竟,便与世长辞。继位的清太宗皇太极不再有增设两旗的念头,故而清朝此后始终维持八旗制度。
努尔哈赤步入暮年,成功征服了若干蒙古部落,随后便单独设立了蒙古旗以施行管理。进入皇太极时代,皇太极击败了蒙古的林丹汗,进而开始对蒙古各部实施拉拢策略,使得越来越多的蒙古人选择投降,皇太极因此创立了蒙古八旗。随后,众多明朝的汉军也纷纷归降,皇太极再增设八旗汉军,至此,清朝的八旗制度在皇太极手中得以进一步完善。
八旗制度实质上源自女真族早期的渔猎生活方式,努尔哈赤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将其发展成一种全民皆兵的体系,与隋唐时期的府兵制有着相似之处。在这种制度下,旗人战时充当士兵,和平时期则回归平民生活,这一特点与府兵制颇为吻合。然而,尽管两者有相似性,八旗制度与府兵制在本质上仍存在显著差异。
正因为具备全民皆兵的特性,八旗军队才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正是凭借这股力量,清朝得以征服蒙古,进而进入关内,最终实现了对中国的统一。
八旗制度构成了清朝入关统一中国的根本力量,它与清朝的兴衰紧密相连。因此,尽管清朝在入关后沿袭了明朝的政治体系,却依然保留了其独特的八旗制度。这一举措,使得八旗制度成为了清朝所独有的制度体系。
在清朝八旗子弟的社会地位比普通人更高一些
清朝统一全国后,得益于八旗士兵的赫赫战功,清朝统治者对其后裔实施了优待政策。依据清朝的社会等级体系,八旗旗民的身份地位略高于普通百姓,因此八旗子弟在清朝社会中形成了享有特殊待遇的特权阶层。清朝统治我国的时间愈发长久,众多汉族民众纷纷想方设法争取旗籍,进而跻身旗人之列,以期提升社会地位并享受特殊待遇。
在八旗体系内部,出现了身份地位的分化现象,这一现象主要源于清世祖顺治皇帝亲政的时期。自顺治皇帝亲政以来,八旗内部形成了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区分。
上三旗包括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而其余的则统称为下五旗。要了解上三旗与下五旗之间的差异,就必须追溯到八旗颜色变化的起源。
努尔哈赤在位期间,他所辖的八旗旗主均为其子嗣或侄辈,而他本人仅掌管两黄旗,而剩下的六旗则分别由他的儿子和侄子们分别领导。努尔哈赤步入晚年之际,特别偏爱年少的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以及十五子多铎。然而,因年纪尚幼,他们未能参与努尔哈赤分旗的仪式。于是,努尔哈赤便将自个儿所率领的两黄旗一分为三,分配给了这三个儿子。阿济格与多尔衮共同执掌正黄旗,而努尔哈赤则与最小的儿子多铎携手统领镶黄旗。自此,镶黄旗在八旗之中地位显赫。
皇太极继位后,仅掌握正白旗。为了壮大自身势力,他以借口从侄子杜度那里夺取了镶白旗。随后,他以两黄旗应属皇帝统辖为理由,与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交换了旗帜颜色。至此,皇太极的两白旗变为两黄旗,而多尔衮三兄弟手中的两黄旗则变成了两白旗。
皇太极更迭了旗帜的色调,亲自执掌了正黄旗,并将镶黄旗交由其长子豪格掌管。随后,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莽古尔泰不幸去世,皇太极却指责他意图谋反。莽古尔泰家族所执掌的正蓝旗随之被皇太极收归己有,他进而将正蓝旗的色调调整为镶黄旗,而将豪格所统领的镶黄旗的色调改成了正蓝旗。
皇太极不幸突然离世,因未留下传位遗诏,导致多尔衮与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为皇位展开激烈争夺。最终,多尔衮成功拥立皇太极的幼子顺治登基,豪格争夺皇位失败。豪格不久后遭多尔衮陷害,不幸丧命。豪格所统领的正蓝旗亦被多尔衮吞并。多尔衮将正蓝旗与自己所掌握的正白旗合并,形成了两白旗。同时,他让掌握镶白旗的弟弟多铎更换旗色,变为正蓝旗。
这些事件合称为八旗易色,自多尔衮时期起,清朝的八旗颜色便未曾再有所改变。
多尔衮以皇叔摄政王的身份,实际上剥夺了顺治皇帝的权力。在他离世后,顺治皇帝亲政,对他进行了彻底的政治清算。多尔衮家族所掌握的两白旗被顺治皇帝收回,他自己则接管了正白旗,而镶白旗则交由豪格的后代来领导。
自顺治帝以来,两黄旗与正白旗均无旗主,换言之,旗主的身份实际上归属皇帝,因此这三旗也被称为上三旗。
依照清朝的规则,上三旗中简直很少有皇室成员,上三旗中的人大多都是勋绩之后和包衣奴才后嗣,皇子和公主长大之后都会被分到下五旗中。
其实在上三旗和下五旗身份凹凸的差异首要在于包衣奴才身上,要知道上三旗的包衣奴才是给皇帝当奴才,而下五旗的包衣奴才是给王公贵族当奴才,所以乎皇帝的奴才天然要比王公贵族的奴才身份位置高了,这样也就有了身份凹凸之差异。
这种状况也就造成了清朝社会出现了畸形现象,原本依照清朝的社会身份等级区分,包衣奴才归于奴籍身份,即便隶归于八旗之中,身份位置也应该比一般旗人和布衣低,可是由于上三旗包衣奴才是给皇帝当奴才,所以这些包衣奴才在社会上自认为身份位置比任何人都略高一筹,因而在民间都非常嚣张,不把布衣百姓放在眼里。
其实最能显示八旗子弟社会位置高人一等的便是清朝的旗民不得通婚的规则,这条规则便是众所周知的满汉不得通婚规则,实际上并不是满人和汉人不能通婚,而是旗人和布衣不能通婚。所以才被称为旗民不得通婚。
要知道八旗子弟并不都是满人,其中还包含了汉人和蒙古人,旗民不得通婚的规则便是规则只需有旗籍在身的人,就不能娶没有旗籍身份的女子为嫡妻,就比方一个八旗汉军的男人,娶了没有旗籍身份的汉族女子为妻,这样就归于违法了。当然,这种状况归于民不举官不究的事,没人举报还好,假如有人举报,这便是违法行为,所以一个有旗籍身份汉人想娶没有旗籍身份汉人布衣,那就只能纳妾,只有纳妾才不算违法。
旗人与汉民不得通婚的规则说起来很扯,这归于约束婚姻自由了,所以顺治亲政之后一度废除了这条规则,可是康熙初期又被从头康复,不过在康熙晚年之后这条规则根本归于名存实亡了,直到光绪时期,慈禧太后为了顺应人心,才在名义上正式宣布废除旗人与汉民不得通婚的规则。
尽管旗人与汉民不得通婚的规则在康熙晚年就名存实亡,但只需它名义上还存在,便是无形之中提升了旗人的社会位置,涵义着旗人本身社会位置就高出汉民一等。
就只看这些一般的八旗子弟社会位置就比一般的老百姓高一等,这就能够想象出八旗的旗主们身份得有多爱崇。
从前八旗旗主权利极大,不过后来变成了身份显贵的吉祥物
在清初时期八旗旗主们权利极大,他们能够参加执政,能够参加废立皇帝,旗民和旗属的包衣奴才在各个方面都要听从于旗主,包衣奴才的婚姻和经济业务,还有旗民内部的司法纠纷等等业务都需要旗主来判决,能够说那时候的八旗旗主位置高,权利大。
而八旗的初始旗主都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和侄子,他们为清朝建立都立下了大功,因而清朝一致中国后,他们及其宗族的后人获得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待遇,旗主位置也是代代传承,所以这些人的政治位置在整个清朝时期都非常爱崇。
上面说过八旗在顺治之后有了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上三旗的旗主其实就算是皇帝本人,所以真正的八旗旗主只有下五旗的五位旗主。这五位旗主宗族分别是:正红旗旗主礼亲王代善宗族世袭;镶白旗旗主肃亲王豪格宗族世袭;镶红旗旗主代善长子克勤郡王岳托宗族世袭;正蓝旗旗主豫亲王多铎宗族世袭;镶蓝旗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宗族世袭。
尽管八旗旗主在清初时期权利很大,可是到了顺治亲政之后,他们的权利就与日俱降了,顺治亲政之后吸取了多尔衮摄政专权的教训,他开端致力于削弱和淡化这些世袭铁帽子王旗主宗族的政治影响力和权利。
顺治之后,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以及乾隆皇帝又继续对这些铁帽子王旗主宗族进行约束和淡化,因而通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祖辈四人的不懈努力,在乾隆中后期铁帽子王旗主们的权利被削弱的很惨,政治影响力也根本趋于边缘化,这些铁帽子王旗主们根本就成了身份位置无比爱崇,却毫无权利的政治吉祥物。
康熙时期,旗主们假如要处理本旗旗务和军务要向康熙请示批准才干执行,这时期旗主们现已就根本不具备自治旗务和军务的权利了。
到了雍正时期,雍正为人好猜疑,因而他对旗主们进行了进一步的监管,雍正要求以后旗份佐领必须由他本人朱批签字才干生效。
这儿说一说八旗佐领的问题,八旗佐领相当于八旗内部的中级办理官员,分为旗份佐领和包衣佐领,旗份佐领是担任办理旗务和军务的,包衣佐领是担任办理本旗内部包衣奴才的。
在雍正之前旗份佐领都是由旗主签字任命,而雍正把这个权利收了回来,就意味着以后旗份佐领不再对旗主担任,而是直接对皇帝担任,这等于完全剥削了旗主办理旗务和军务的权利。
而包衣佐领就无所谓了,包衣佐领只是担任办理旗主王府内部的包衣奴才,雍正这么一番操作后,旗主们的权利最后就只剩余任命自己王府属官的权利了,权利规模根本不能超出王府。
到了乾隆时期,乾隆做得更绝,他居然要求旗主们想脱离京城外出都得向皇帝打报告请求,连旗主们的人身自由都有了约束。
从此之后八旗的旗主们就成了每逢国家大型仪式时,他们担任带着本旗的人跟在皇帝死后走过场的政治吉祥物了。
尽管这些八旗旗主们都成了政治吉祥物,可是他们的身份位置还是非常显贵的,毕竟他们本身都是世袭的铁帽子王,任何朝臣看到他们都得行礼。
尤其是八旗旗主们对于本旗身世的大臣们更是如同祖先一般的存在,不管这个官员当了多大的官,看到本旗旗主也得跪下行磕头礼,每年旗主过大寿时,他们还得亲自上门跪下给旗主磕头拜寿。
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有一段情节就把历史上这个规则演绎的很到位,在剧中身为军机大臣兼大学士等同于宰相的和珅,看到了他本旗正红旗的旗主王爷金大烟袋,他当场就给金大烟袋跪下磕头存候,这就由于金大烟袋是正红旗的旗主王爷,和珅隶归于正红旗,他的官当的再大,他也得给旗主行大礼。这就说明了即便是再成政治吉祥物的旗主王爷,在大臣面前也是半个主子,大臣们也得给旗主王爷行礼存候。
所以八旗旗主们尽管权利被皇帝削弱,政治影响力也被淡化,但他们的身份位置仍然非常显贵,毕竟这些旗主都归所以在大清国有着比较重要的股份,归于董事会成员,无论如何身份位置也要比一般的打工仔高得多。
a股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