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刘邦手下最厉害的大将,跟着刘邦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他打仗特别猛,在军队里名气最大,不管大仗小仗从来没输过。有他这么个常胜将军在,整个汉军上下都士气高涨。最后正是靠韩信的本事,刘邦才能打败所有对手,成功建立汉朝,让刘家坐稳了江山。
但最后却死得不明不白,到底怎么回事?
韩信在汉朝成立后被尊称为"兵仙",位列汉初三大功臣之首。连刘邦都公开承认比不上他,夸他是"天下无双的奇才"。可惜这位战功赫赫的名将因为功劳太大威胁到皇帝,被刘邦用计谋夺去兵权,降为淮阴侯软禁在京城,既没有实权也失去了军队。
可谁能想到,韩信最后竟落得如此下场!不仅丢了性命,还被安上"造反"的罪名。更讽刺的是,害死他的正是当初举荐他的萧何,还有吕后。这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让韩信的结局显得格外凄凉。
展开剩余86%但后人谈论韩信被杀这事,总爱把责任全推给"功劳太大压过主子"这个说法。尤其喜欢拿范蠡劝文种的话当例子,说什么"鸟打光了,好弓就得收起来;兔子抓完了,猎狗就该下锅",把韩信的死全怪在刘邦头上——这个从底层爬上来当皇帝的老男人身上。
刘邦原本是个普通老百姓,后来意外当上皇帝,因为出身低微总担心皇位不稳,变得特别多疑,成了历史上杀功臣最多的皇帝。所以说到韩信被杀这事,大家都觉得是刘邦干的,认为他嫉妒韩信功劳太大威胁到自己,就设局把韩信给害死了。
但事实并非这样,韩信被害的真相另有隐情!
【为什么说,“功高盖主”不是韩信之死的真正原因?】
刘邦把韩信关起来、收走他的兵权,却没有直接要他的命,这说明刘邦虽然很怕韩信功劳太大压过自己,但当时还没想弄死他。毕竟韩信打仗厉害、名声在外,哪个皇帝都不想背个"杀害功臣"的骂名。
当时刘邦正忙着带兵打仗平定叛乱,根本没空搭理这个淮阴侯。韩信被贬之后,作为一个武将,他的政治头脑也就停留在抱怨的程度上。他心里想的就是:"我对刘邦这么忠心,他凭什么贬我的官?我要上战场,我要立战功!"
但要注意的是,韩信有两次在错误的时间向刘邦讨要王位,第一次要到了齐王,第二次又得到了楚王。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明白,这两次请求都特别不会挑时候。这让刘邦特别恼火,甚至开始怀疑韩信有自立为王的野心。
但通过韩信这件事就能看出,他到底只是个打仗的料,玩政治确实不太在行。况且那会儿韩信才三十出头,年轻气盛,立了大功后有点飘也情有可原。
韩信心里清楚,上次非要讨个齐王封号才肯出兵,把刘邦给惹毛了,让刘邦起了疑心。他担心自己功劳太大招来杀身之祸,就跑去跟刘邦"商量",要了个"五不死"的保命符。拿到这个护身符后,韩信就乐呵呵地以为这辈子都能安稳过日子了。
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里写过这段故事:当时刘邦正在外面带兵打仗,对家里发生的事情完全不知情。他原本就没想过要杀韩信,后来打完仗回来听说韩信死了,心情很复杂,既觉得高兴又觉得可惜。
刘邦是个明白人,他比谁都清楚,韩信打仗确实厉害,那种指挥军队的本事连他自己都望尘莫及,堪称"兵仙"。但说到玩政治,韩信就差点意思了。所以当刘邦听说韩信死了的时候,心里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刘邦心里其实挺高兴的。当初他把韩信降为淮阴侯,就是担心这位"兵仙"太厉害。刘邦这人疑心重,总怕功劳太大的韩信会造反。现在韩信死了,对西汉王朝来说,确实少了个心头大患。
像韩信这样打仗厉害的人才确实很少见,更难得的是他这种军事能力超强却不懂政治的"愣头青"。这就是刘邦对韩信又爱又恨的原因。虽然刘邦和韩信性格不合,但刘邦还是珍惜这个人才。毕竟就算能找到其他军事奇才,像韩信这样既有本事又好控制的"军事高手"兼"政治菜鸟"实在难找。从韩信提出的"五不死"承诺就能看出他在政治上有多天真,也反映出刘邦对韩信那种复杂的情感。
不过要提醒的是,当时韩信表现得太过天真,结果被吕后和萧何安了个"谋反"的罪名,关在笼子里用竹签活活扎死了。要是他真造反的话,杀他当然没话说。
当年韩信手握十万大军时都没想过造反,现在兵权被削得差不多了,他更清楚造反只会背上"叛徒"的骂名。韩信虽然不懂政治权术,但又不是真傻,干嘛要做这种自找麻烦的事?
其实事情很简单:韩信功劳太大让刘邦不放心是真的,韩信对刘邦一直忠心耿耿也是真的,韩信压根没想过造反还是真的,而且刘邦当时也没打算杀韩信。所以刘邦觉得韩信"功劳太大"这件事,根本就不是害死韩信的主要原因!
【杀死韩信的不只是“功高盖主”,最主要的是站错了“队”】
刘邦手下三大能人里,萧何和张良这两个点子最多的谋士都平安活到老。这说明虽然刘邦爱猜忌、会除掉威胁自己地位的功臣,但连最精明的两个军师都没事,更不可能先去动韩信这个没啥政治头脑的愣头青了。
其实刘邦当时忙着镇压叛乱,根本不知道韩信被杀的事。真正想除掉韩信的,其实是吕后和萧何!吕后为了日后能独揽大权,借机除掉韩信这个眼中钉。韩信对刘邦忠心耿耿,可惜站错了队,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韩信太相信刘邦了,他这个不懂权谋的人根本识破不了吕后和萧何的圈套。结果被他们用甜言蜜语骗到未央宫,最后惨遭毒手,还被扣上造反的罪名!
就连韩信那"五不死"的护身符——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君王不杀、见光不杀、见铁器不杀,都被吕后想方设法绕开,最终用计把他给害死了!
说白了,吕后之所以费这么大劲,专门挑刘邦不在的时候除掉韩信,就是利用刘邦对韩信的怀疑。她让宫里支持自己的大臣们制造韩信要"造反"的假象,这样杀他就名正言顺了。在大家眼里,吕后只是替刘邦背了"杀功臣"这个黑锅。不过这一招也充分展示了吕后的政治手腕——杀韩信不仅震慑了其他大臣,更是杀鸡儆猴,让百官都老实听话!
韩信在刘邦去世后暗中布局想掌权,他靠萧何发迹也因萧何倒台,其实萧何就是吕后用来清除异己的工具。萧何这么做既是为了自保,也是在站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刘邦去世后,吕后独揽大权长达十五年之久。
(西汉)班固编写的《汉书·韩信传》,由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
jinsante.com.cn
gzrcrsw.cn
ppxozhq.cn
bizfans.cn
jiexieshebei.cn
skangtan.cn
shangjiaguanjia.cn
maidashi.cn
fw1lja.cn
nffrg.cn
sxycg.cn
mllsh.cn
hdlbg.cn
rrklg.cn
wrzdh.cn
发布于:四川省a股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